查看原文
其他

“冰花男孩”获捐70万到手仅500元?别毁了慈善的信誉!

沧浪大侠 沧浪闲话 2022-10-16

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这张图。

这幅照片拍摄于2018年冬天,图中的小男孩当时8岁,名叫王福满,他每天上学要步行4.5公里。
这一天他赶到学校时已经迟到了,衣衫单薄的王福满被冻得满脸通红,头上结满了冰花。看到他的狼狈相,同学们都笑了。但他的教师却笑不出来,掏出手机给他拍了这张照,传上网后很快便走“红”了,被网友称为“冰花男孩”。
王福满2010年出生在云南鲁甸县的一个村子里,2014年的一场地震震倒了他家的房子,虽然修建了新房,但欠下了一大堆外债。他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妈妈忍受不了这种极度贫困的生活,离开了这个家。
和奶奶姐姐一起生活的王福满懂事得让人心痛,很小便包揽了家务活。

王福满和姐姐在家中
在他的家乡,人们坚信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6岁的王福满上学了,每天都步行往返于4.5公里之外的学校,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他都是独自一人,风雨无阻。
那天正值期末考试,也是当年最冷的一天。尽管王福满早早便出了门,但狂风暴雪让这段路程变得特别艰难,他一次又一次地摔倒,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
就这样跌滚摸爬,4.5公里的路,他走了2个多小时。

老师给他拍的这张照片传上网后感动了无数网友,大家纷纷给王福满捐款,总额竟然高达70万元。
但没过多久,有知情人发帖说,70万元的捐款,“冰花男孩”王福满只拿到了500元!
面对质疑,鲁甸县教育局回应称,王福满所在学校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这笔“冬季补助”,王福满家还额外得到了8000元。
此外教育、民政部门准备给当地7所“冰凌学校”学生每人将发放一双手套、一件棉衣、一个帽子、一双冬鞋,还计划用这笔钱改善当地的办学条件,为每个班配备两个暖炉,让学生温暖过冬。

这双害满冻疮的手压着的试卷是99分
不知道如果没有网友的质疑,会不会有这些“改善”的举措。因为当地回应时,这只是计划。
对这样处理捐款的方式,不仅令人无法理解,简直是匪夷所思。
王福满只是当地贫困学生的一个代表,善良网友的捐款目的也确实不是为了让王福满家“一夜暴富”,他们希望用这笔钱改善类似王福满这样的困难学童的处境。
鲁甸当地教育部门统筹规划这笔钱,让更多贫困学生受益本来无可厚非,但全校每名学生平均发500元、给其他类似学校所有学生发过冬衣物的做法令人生疑。

一来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贫困家庭?二来有用众人之口让王福满家人无法表达不满的味道。
这样的小学一般人数都很少,即便有100名学生,花费不过5万元,加上所谓的过冬衣物,总额不会超过10万元。
还有60万元呢?
哦对了,还要改善办学条件、添置暖炉。
改善办学条件,毫无疑问应当是当地政府的责任,如果当地政府已经困难到连每个教室配备暖炉的钱都没有了,我倒想知道当地各个政府部门有没有钱建大楼、配空调。
即便热心网友捐款不是只针对王福满一个人,他们的目的也一定是为了改善那些贫困学生生活条件。
如果用这笔钱来“改善办学条件”,表面上看是用在学生身上了,但实际上这钱等于捐给当地政府了。
更何况,添些暖炉需要60万元吗?会不会还有其他“计划”?这些计划与捐款网友的初衷是否吻合?
毋庸讳言,当前慈善机构的信誉在公众心目中已经丧失殆尽,不久前某2千多万人口的一线城市发起捐款时,竟然只收到区区1000多元,用铁一般的事实呈现出它的信任危机。
事实上,鲁甸县有关部门这种把网友慈善捐款当作财政拨款来使用的方法已经成了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
记得去年河南郑州雨灾之后,全国各地的捐款理应直接用于受灾群众,作为政府救灾资金的补充,但所捐款项实际上被红十字会拨付给了各级政府,据称基本上都用于医院、学校、政府部门及公共设施的维修建设了,而这些资金本应由政府承担。
用民间捐款替代政府支出,受灾民众却无法享受到民间捐款的帮助,反而是地方政府成了真正的得益者。
捐款者以为帮助了那些有需要的困难群体,但实际上只是帮助地方政府减轻了财政压力。
而困难民众在的伤,仍然只能自己慢慢舔。
王福满家的房子于2010年在地震中震坍,我不知道当时有没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捐款——我相信一定是有的,但他家建新房不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而且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那些捐款都用在什么地方了呢?
正是这种操作让民间捐款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导致民众捐款意愿逐年下降,深受其害的恰恰又是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困难民众。
每次碰到天灾需要全国人民伸出援手的时候,大多数人习惯于关心某公司或者某某明星捐了多少钱。其实,捐的钱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钱用在了什么地方。
我相信,所有捐款者的意图都是为了帮助解决灾民的困难,还不是为了捐给当地政府,再由政府将钱花在本应由财政拨款的事项上。
正是因为如此,出现了许多民间慈善机构。虽然这些慈善机构屡屡遭到诟病,但只要具备一些基本的逻辑,不需要了解详情,就可以猜测出,这些诟病只能来自于何方。
事实上,民间大多数人现在已经形成了共识:捐款一定不能图省事交给某些机构,而是要捐到具体有困难的人手中,否则,他根本就无法知晓它被用在了什么地方。
——正文完——
我从俄乌战争爆发以后所写的评论文章中精选48篇,编成电子文集,需要阅读的朋友在本文上方加微信,索取时请支付48元编辑整理劳务费。谢谢。

  


关注本号,更多精彩

主号更出色

本号近期好文荐读

沈阳富豪美女王澄澄的盘子,胡锡进恐怕托不住

烈日下的无奈、悲伤和愤怒

这个4岁女孩的死刺痛了全世界

温暖的背后是凄凉

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林采宜这样的“专家”,骂她越狠,她越开心

一个真实而残忍的故事告诉你这个社会的真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